(转载自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2021年,光谷突破性推进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新增3个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加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企业、创新平台加速成长壮大,热带雨林创新生态不断形成,为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光谷科学岛效果图
3个大科学装置列入规划
光谷科学岛建设全面启动
日前,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机器轰鸣,数十台挖掘机、运土车等正在加紧施工。到年底,连接高新大道、科技一路至五路和豹澥湖北岸的骨干道路——未来一路南延线,将实现光谷科学岛南路段通车。
光谷科学岛建设现场
未来,这里将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崛起一片科学家的乐土。
东湖科学城空间规划图
今年10月,新增3个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加上已获批的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东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有望达5个。
光谷科学岛效果图
“中国要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基础研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东湖科学城重要创新平台之一——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主要学术带头人潘垣院士介绍。
按照今年9月印发实施的规划,东湖科学城将聚焦物质、信息、生命、材料、地球与环境五大科学领域,建设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物质技术基础。
7个湖北实验室挂牌运行,
前沿交叉和产业转化平台落地
在光谷实验室,降温织物、可穿戴情感机器人、智能感知床单等多个产品已初步成型,可望投产应用。目前,全省首批7个湖北实验室均已实体运行,其中5个位于光谷,正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一批成果已经诞生。
光谷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智能传感芯片的开发与测试工作
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重点板块,今年2月启动建设以来,东湖科学城“7997”重大科创平台项目布局加速落地。
目前,国家先进存储、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3大国家创新中心已建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前沿交叉和产业转化平台已落地;全国首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开工建设,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投入使用。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规划图
据不完全统计,在东湖科学城所在片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近50个,国家级企业主体研发平台39家,工业技术研究院11家。仅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就拥有周济、李培根、柳百成、丁汉和谭建荣5位院士。
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壮大
热带雨林创新生态加快形成
12月20日,胡润百富《2021全球独角兽榜》出炉。光谷企业小药药、卷皮网络入选,至此,光谷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
波睿达正在加速推进CAR-T抗癌药物上市
6家独角兽、53家上市公司、502家瞪羚企业、3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小巨人”“新物种”……光谷科技企业正不断成长壮大,科技研发高度活跃。
今年,光谷诞生了400G硅光芯片、国内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120W皮秒/40W飞秒激光器、首台套新型显示喷印技术装备等一批重大成果。
高德红外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芯片
在单色芯片的基础上加入另外一波段,可更加精准地判断出识别物的具体属性。安装在汽车上,可识别出目标是人体、动物还是无生命障碍物。高德红外研发的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打破了国外垄断。
“这一芯片问世后,汽车红外探测器价格可从原来的几万元降至数千元,大部分国产汽车也将用得起这一技术。”业内人士介绍。
在光谷,像这样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科技成果还有很多。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空天信息专场”,依迅公司展示智慧建筑弃土监管系统
10月12日,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空天信息专场”在光谷举办,高精度机载激光雷达、地下管网清淤设备、铁路三维测量车图像识别系统、行车智能化解决方案……24项空天信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3月31日,“光谷青桐汇”,微纳传感公司路演
作为创新创业热土,2021年,光谷各类科技成果对接、签约活动不断,科技签约落地90余项,其中院士项目18项;截止12月20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40亿元,实现了“纸变钱”。